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自古以来,谈判不二真理。
不可能说宝友开价一万,还个三十就能成交的。
所以,洪承畴没有因为淮军方面的“狮子大开口”而生气,反而很有兴趣的问卢兴祖如何看。
“若淮贼能以两省实界易帜归我,则鲁地无窃发之虞,大兵无南顾之忧。再者,淮贼有十万之众,势亦难散。散之则各自啸聚,地方不宁;聚之则师旅繁多,日费巨万。大军不亦劳师远图,空费帑金何止万万者乎...”
卢兴祖认为可以答应淮军方面的要求,因为山东、淮扬及河南之地本来就不为清有,尤其是淮军占据的淮扬和山东中南部。
所以可在表面答应淮军要求,请摄政王封那陆四以亲王爵位,这样至少在朝廷解决李自成大顺主力前,山东及河南这一块是不大可能有战事发生,节省下的军饷数额当是巨大的。
要是强行进剿,十万淮贼散分则啸聚山林,各地不宁,短期内想要平定并非易事。聚在一起又是一股极大的力量,要想消灭肯定要调真满大军,消耗之钱粮怕也得千万计算。
因此权衡利弊,抚绝对划算得多。
另外一个最实际的好处就是,易帜归清后的淮贼可以替大清抵御南方的明朝,使大清安心平寇。将来腾出手来再以淮贼为前驱渡江收取江南。
至于淮军方面要求的总计八百万两饷银,这个却是肯定不能给出的,但给多少,可以谈。
洪承畴听后微微点头,在他看来淮贼没有一口拒绝而是狮子大开口,这固然是淮贼贪婪,但也从侧面表明他们知道仅凭自身实力难以抗拒大清兵。
如此,不管淮贼是真心还是假意,这招抚的基础还是有的。
“剃发乃是底线,只要淮贼愿意剃发,其它倒真是可谈。”
洪承畴决定继续谈,因为他也需要为大清争取时间,京里传来的消息豪格同孔有德的真满汉军最快也得七月中下旬才能南下。故而在大军南下前,他这位招抚南方总督大学士得通过各种手段确保山东淮贼不北犯。
淮军方面,陆四是真想谈的。
原因同洪承畴差不多,他也要时间。
于是,接下来在双方都想谈的基础上,淮清双方接连进行了三次谈判。
这三次谈判不再是接触性质,而是正式性质。
卢兴祖全程参与了这三次谈判,但三次谈判清方的主要官员却有了变化。
第一次是清山东巡抚方大猷,谈判地点在吴桥。
淮军派出的谈判代表是被陆四紧急召来的山东招抚大使胡尚友。
会谈一开始,方大猷就将洪承畴定给陆四的信交给了胡尚友,信中说道:“大清诚心招抚,若能翻然削发归命,自当藩封,永为柱石。”
北京对于是否授陆四为亲藩,尚没有答复,这是洪承畴“便宜行事”。
在饷银和地盘上面,方大猷同胡尚友争了半天,最后得出一个不错的结果来,就是河南可以不划给淮军。其它方面仍是不可更改。
这个结果连同陆四的回信一同送到了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