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科学家提出过大爆炸的宇宙理论,大体可以总结为在地球宇宙诞生的初期,原本的宇宙只是极度压缩在一起的一个点。
甚至可以理解为“无”,这类似于绝对真空,但又可以理解为真空的对立面。
绝对真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真正彻彻底底的虚无,什么也没有。
大爆炸之前的“无”则是在这个区域内,完完全全的充斥着物质与能量,所有东西相互之间就连一丝一毫的缝隙都没有。
中子星的密度是水的百万亿倍,这是因为原子与原子之间,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有缝隙,而中子星的密度就等于原子核的密度,没有化学键作用力的影响,让中子星完完全全就是堆叠在一起的一个又一个中子。
如果将地球压缩到中子星的密度,那么整个地球的物质也只能凝聚成一个直径22米的小球。
但黑洞的密度又比中子星的更大。
如果将地球压缩为黑洞,或许连头皮屑的大小都不如。
至于宇宙诞生初期的“无”,密度比黑洞更大。
在人类尚且是一级文明时,认为原子核不能被压缩。
但事实上,无论是组成原子核的质子、中子,又甚至是电子,依然是由介乎于物质态与能量态之间的夸克在高速且规律的运动中形成的球形区域。
这个球形的区域如同气泡一样,看似充斥着空气,但其实依然存在着无限大的距离空间,十分空旷。
所谓的测不准定律,无非只是因为过去的测量手段不够先进而已。
在规律的、严格遵循着规则与法则而运行的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无规律”和“测不准”。
继续将目光往微观的方向放去,无论是夸克、又或者是光子的内部,依然存在着空间结构。
将一切的空间结构完全抹去,彻彻底底聚集在一起的物质与能量,就是绝对真空的对立面,“无”。
这个“无”被视为目前整个宇宙都无法理解的能量又或者物质形态,高出地球宇宙的境界。
“无”的质量等于整个地球宇宙,但体积却又无限小。
在某些狂想家的理论里,“无”又可以被称之为奇点。
束缚着“无”中所有物质聚集在一起的力并非地球人类曾经的书籍中所记载的什么范德华力、电磁力、键位力又或者别的什么力,同样也是超出地球宇宙位面极限的另一种规则之力。
“无”的爆炸形成了宇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氢气球从地面漂浮上了高空,然后在高空中因为氢气球内部的气压大于高空里的稀薄空气,最后氢气球在内部气压的影响之下嘭的一声爆了。
那么,在某种观念里,“无”就能类比成爆炸的氢气球,被从更上层次的另一个空间扔进原本一切皆为虚无的地球宇宙里,由于其内部的规则、法则与力超出地球宇宙的承受极限,所以在出现的瞬间就爆了,就像氢气球内外的气压差导致爆炸一样。
“无”爆炸后释放出物质与能量,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宇宙。
那么问题来了,在“无”爆炸之前的虚空,又是怎么来的?
“无”又是怎么来的?
纯天然形成的?
又或者只是个美丽的符合自然规律的巧合?
又或者,其实是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
这个“无”,只不过是某个宇宙外层文明随手扔出去的烟花,整个宇宙从诞生到现在其实也只不过是一场烟火秀,甚至只是大型烟火秀里其中一枚哑弹?
这会不会太悲哀了一点?
又或者是许多神皇亲手创造的底层位面一样,是被神所创造?
这些问题,整个地球宇宙中所有的文明都不可能得到答案。
他们诞生于此,他们的一切发展与观念,都被局限于此。
他们无法成为那条跳出大河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