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来历史的这个时代前后,曾发生了三场决定天下走向的大战;也就是所谓的\'三把火\'。想来里面肯定有杜撰的成分,否则怎么可能都是用火攻来左右大战的结果呢?有点抬杠的说:火攻那么好使!还用兵刃、军械干什么?多大的火能把联营几十里乃至上百里的营寨烧得精光光啊?又不是原始森林,要用多少的兵卒去点火呀?暂时姑且信之吧!
这三把火分别是:头把火是曹操烧掉了袁绍的乌巢屯粮,以七万兵卒大败袁绍的七十万大军。二把火是周瑜在赤壁烧掉了曹操的水寨联营,以孙、刘联军的六万兵卒大破曹操的八十四万大军。三把火是夷陵陆逊火烧刘备的七百里联营,以不足十万的兵卒大破刘备七十万大军。
从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上看,也有不尽不实的的地方。都是几乎十比一的兵力对比,即使是军力再强、战术运用得再得当,也不至于三场的结果都是以弱胜强。特别是官渡之战前,曹袁的实力对比是有差距,但绝不会差距如此之大!而当时偏居于西蜀的刘备,也绝不可能动员出七十万的军力进攻江东。
反正结果已经有了,中间的过程谁有本事谁就渲染杜撰吧!咱不也是在自编、自导、自演吗?不过,一而再、再而三的玩\'火\'?则就显得有些太过分了!让人大有黔驴技穷之感。偶然想起,与书友探讨而已。
手里拿着徐庶派快马逐站紧急传递送来的战报和请示下一步方略的文书,我有些遗憾的说到:"元直用兵还是过于的中规中矩了!不过,与利于速战的胡人铁骑交战,沉稳些也无大错呀!"
战争嗅觉敏锐的周瑜同意的说到:“承如主公所言。元直先生应该把熟悉陇西地理、地貌的孙策也利用上,可令孙策出奇兵绕过胡人的大队,与天水的黄盖相配合解决掉围困安定的胡蛮,给胡人造成退路已断的错觉。这样,就会使胡人不战自乱,甚至有可能要慌乱的退兵;这也就给我军创造了能够全歼胡人的机会。"
我赞许的点了点头:"公瑾所言极是!如果再知会于刘备。无论刘备出兵与否?首先就在大义上绑住了刘备的手脚,使刘备处于进退两难之间:出兵就要承受撤退的胡人铁骑疯狂的进攻,使军力大损;不出兵则会受到世人的诟病,使其名誉受损。这样,还可以间接的阻碍其对孙策下手。不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等也不必过多的指手画脚,有士元这个机灵鬼儿在,早晚元直等还是会走出这步棋的!"
随后,我就让周瑜以我的名义给徐庶回书言:由于我身处于千里之外,而战局则瞬息万变,如何征战由其自决。不过,鉴于胡人是无供给作战只利于速战的特点,时间拖得越久对胡人越是不利。由于我军已两战大胜胡人,使战局已经趋于稳定,想来胡人不久也必将退兵。如胡人退兵,可由麴义率铁骑组成追击兵团,并以庞统为参军,务必要对蛮胡予以痛击。徐庶可率其余的兵卒入西凉以解马腾的武威之围,务要把韩遂这个奸佞小人诛除。除掉韩遂后,可与马腾订立攻守同盟,委马腾戍守西部边陲。处理完凉州的问题,徐庶就可率大军凯旋了。
此时的南安城外,经过了惨烈的首日大战之后,汉胡两军之间出现了短暂的平静。连续几日双方均未派一兵一卒进行讨战,双方相互对恃起来。不难想象:胡人自忖已无能啃下徐庶这块硬骨头。如果勉强的求战,不仅会徒劳无功、还会使己方增加更大的折损。现在胡人只能是等待机会,以便寻找更好的战机。当然,也不排除在考虑准备班师退军的可能。
而汉军大营中的徐庶,此时的头脑也相当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