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52读书 > 食王传 > 第四三二章 用皇庄做试验(上)

第四三二章 用皇庄做试验(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既然如此,那有什么好说的呢?于是,王况在廖小四的目瞪口呆中,一连罗列了许多试验,要养鱼,要大量的养鸭养鸡,要养牛,要养豚猪,要种石榴。要种百叠子等等。

鸡鸭鹅大唐民间不是没养的,豚猪也都是有养的,但养法和王况要做的不同,这时候的人家,一般只养那么一两种。而且大多是散养,散养的的肉质鲜美这个不用说。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尤其是豚猪,大家都是晚上才赶到猪圈里去,白天都是放出来任其游荡,这样一来能省下不少的饲料成本。可那粪便也就满地都是了,故这个时候还存在着一种延续了千年的职业,那就是拾粪人,这个职业可是一直延续到后世的七八十年代还能在不少农村看到的。

在建安,这些家禽家畜早已经实现了半散养状态,就是给它们圈一块地方。用栅栏围起来不到处乱跑,每日定时投放饲料,开始的时候接受的人不多,但随着最先尝试的人发现这样定时投食看起来是多花钱了。但成长周期却是快了许多,真正总的算起来,还是更赚一点,尤其是资金的流转更快所带来的效益,那就不用说了,于是跟风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这种饲养法已经蔓延了十几个州了,但这个速度在王况看来还是不够。

王况这次要皇庄配合的不是简单的圈养,他准备做的是立体农庄。半散养的豚猪和牛的粪便会生蛆,鸡鸭就有啄食的地方。而鸡鸭的啄食不停的翻动着,又能让这些粪便充分的发酵。一年后就是上好的肥料,这些肥料再投放到田里去或菜地里去,菜地里的那些菜生长过程中老叶子又可以投放到池塘里给鱼当饲料,只要定期的再补充些草料就行了,而池塘的塘泥也是上好的肥料,并且,发酵后的豚猪粪还可以喂鱼,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的链条。

这样一个立体农庄,所花费其实并不很高,但比起只养一两样来又要高出许多,不是这时候的百姓们敢去尝试的,谁敢一口气就将所有的家当投了进去?除非说这个法子是确定能赚钱的才行。皇庄既然被划为试验场地,自然就不会有这个顾虑。

养牛是要养肉牛,而不是耕牛,现在大唐境内养的牛都是耕牛,百姓们能吃到的牛肉,都是老牛或者病牛或者伤了无法耕种的牛。也只有像长安或者是洛阳这样靠近北边的大城市,才会有胡人赶了他们养的牛来卖,现在王况就想改变这个局面,如果有肉牛,那么私宰耕牛的现象不敢说杜绝,至少也能降低九成以上,而且,肉牛的成本比耕牛可低多了,一般农家,对耕牛那基本都是看做是家人的,有多大的能力,就会给耕牛吃多好的饲料,有的农家甚至在耕牛上花的钱比在自己及儿女身上花的钱还多,为的就是要保住自家的生产力。…。

肉牛犊的获得并不难,只要肯出钱,胡人一定一窝蜂的送来,只要养的数量多,然后通过人工选汰,大概在几年之后,就可以选出相对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种牛来,然后就可以大量的繁殖对外推广,同时,皇庄这里继续优选,等到出现明显提升一个档次的稳定的品种后,再向外推出,如此慢慢的提升品种质量。

豚猪和鸡鸭也是如此的做法,王况记得自己在食品站工作的阿哥说过一句话,如今市场上的猪,基本都是洋种的猪,中华本地猪,只能在很少的地方见到了,没错,后世的白色的猪基本上都是外来的物种,而中华本地猪是黑猪。相对来说,黑猪的肉质是好一些,但其难以推广的地方就是生长周期长,而且体型小,不易长大,白猪则不同,后世最重的一头白猪竟然达到千斤,王况自己就见识过自己姨妈家养的一头大白猪重达七百多斤,只养了两年,这个生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说到这里,要给大家补充几句常识,口蹄疫并不是近年才传入国内的,这个病在七八十年代,还有另一个名字,五号病,这是全国各地谈之色变的大病,灰雀小时候就见到过两次,两次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全国上下的各级食品公司如临大敌,疫区内所有的存栏猪,不管是有病没病,全杀了埋掉,灰雀家的菜地里,如果深挖下去,绝对能挖出不下百具完整的猪骸骨。另外灰雀还想竖起中指冲前几年在媒体上叫嚣说生猪出栏期限是十八个月所以造成生猪供应跟不上的某高官比划两下,十八个月,就是按农村的土法养猪,也能养两拨出来了!)

所以,王况想培育出本地高产肉美的肉牛和豚猪来,或许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所谓民族心理作怪,猪肉和牛肉之所以能一直长期霸占着人类餐桌上的最主要肉食的地位,就是因为其高产且营养价值高。这二者缺一不可,正如同后世,尽管土豆的高产量早在几百年前就得到认可,全世界也都有种土豆,但土豆的营养和大米及小麦根本没法比,所以,土豆无论怎么发展,也替代不了小麦和大米的主食地位。营养是一方面,同时在计算方重的标准差异也是一方面,计算稻谷和小麦的重量时是干重,而在计算土豆和番薯的重量时,是湿重!这两个方法的差别,可就大了去了。

百叠子,也就是棉花,这个可是解决温的问题的关键,王况不会懂得如何给棉花脱籽,但这并不影响棉花的使用,王况记得自己小时候见到的棉花,可都是没脱籽的,一样暖和,所不同的是,脱籽棉花的使用寿命会比不脱籽的长许多而已,王况要棉花,只是用来做棉被以替代葛麻被,并没想到要用来纺布做衣服,所以,脱籽不脱籽的关系不大,不外就是使用寿命短些,棉籽里的油脂容易招来霉变而已,这个只要扩大百叠子的种植范围,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也能解决问题。

而棉花听说在高昌早已经是广泛种植,这次侯君集出兵,应该能替自己找来不少懂得种植的高昌人,王况还记得自己曾经给侯君集暗示的时候,那个家伙可是也用暗示做了保证的。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