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么说你,郑玄只能硬着头皮接下说降曹操的任务,可以很负责的说,在场所有人都知道,郑玄此去一定是一事无成,曹操岂是轻易投降的人。不把郑玄一刀斩了,都是看在郑玄年纪大的份上。
再进一步说,对于天下的两位霸主,郑玄还是欣赏曹操一些,如果有可能,郑更愿意选择投靠曹操。但是很可惜,曹操现在处于绝对的劣势,想要翻盘,难于上晴天。
当然,如果郑玄有孙武吴起的本事,他也就投靠曹操了,到时候翻转天下,立下不世之功,儒门定然更加光芒万丈,独尊学术巅峰。
但很可惜,郑玄,司马徽,管宁等人都没有那个能力。唯心点说,儒门学习的东西真不怎么贴近实际,说是定国安邦都是笑话,治国安邦依靠的是律法,实际上儒门只是占据在法家的基础上,执掌天下而已。
至于征战天下,藏富于民,儒门更是……呵呵!
但也不是说人们没有一点用处,最起码,儒门中有不少崇高的精神境界,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啊,知行合一之类的,但是,那只是个人能力而已,跟整个儒家的关系不大。
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说,李重都不讨厌郑玄这个人,反而很敬仰郑玄的学术修为,著书立传,确实值得称赞。
不过有一点必须要说明,李重可以容忍一个人站在学术的巅峰,比如郑玄,比如后期的王明阳等人,人家确实有那个本事。但是,李重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学术门派站在学术的巅峰,唯我独尊,这简直是社会的倒退。
就像武侠小说一样,李重可以容忍一个人天下无敌,但李重绝对不能容忍一个门派天下无敌。
一个人天下无敌了,能激起大家学习的激情,给大家努力的目标。不过一个门派唯我独尊,别的不说,平衡问题就难以解决。
郑玄辞别了李重,带着数十弟子进入洛阳城中,向曹操晓以大义。
结果可想而已,曹操只见了郑玄几次,就避而不见了,连饭食都供应的不怎么及时,撵人走的意图很是明显。
期间郑玄也曾经隐晦的表示过,带领儒门弟子投靠曹操,不过曹操当即表示,自己的地盘不够大,形势危急,不足以让儒门发扬光大。简单说,就是郑玄爱哪去哪去吧,咱这里庙小,容不下你这准大神。
曹操傻吗?曹操当然不傻,看上去儒门投靠过来很有好处,最起码能平添上千能文能武的干将。
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一样先说平衡问题,被李重接连打压,现在曹操的形式已经十分恶劣了,城内不说人心惶惶,也好不到哪去。曹仁、夏侯惇、徐晃这些人还可以,对曹操忠心耿耿,能效死命。
但你一下安插进上千人,怎么分配权力,到时候这些人结党营私怎么办?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儒门一定会拧成一股绳的,那样一来,曹操的势力就会被活生生撕成两块,外有强敌,内部分裂,内忧外患之下,这不是找死是什么?